人类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想象力,即能够想象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。即使如此,想象出来的事物通常都有一定的原型。否则,那事物就虚无缥缈了。很多人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中都存在着很多虚幻的角色,其中皮卡丘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角色,在现实中也有原型。就是电鳗。
百科显示,电鳗是一种淡水鱼类,最大可以释放300-800伏的电压。它们主要分布在南美洲,尤其是亚马逊流域。虽然它们本质上与鲶鱼的关系更近,而不是真正的鳗鱼,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成为世界上发展能力最强的淡水鱼。美国《国家地理》杂志将其誉为“世界上最可怕的淡水动物之一”,它的可怕原因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注入电流,导致它周围的猎物意外“命中”。
中科院动物所的研究人员焦雅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,对电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。电鳗之所以会发出电,是因为其体内的细胞在某些特殊状态下就像一块小电池。当电鳗全身的细胞进入这种状态后,整个身体就像是一个由成千上万个小电池连接起来的大电池。
研究发现,电鳗的尾部肌肉进化形成放电器官,放电器官内遍布放电细胞。这些细胞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产生电流。一个放电细胞产生的电压大概是0.1伏,而一条2米左右长的电鳗体内至少有6千个发电细胞,因此一条电鳗至少可以产生550伏的电压。虽然比不上皮卡丘的10万伏,但在海洋中众多的放电群体中,电鳗已经很出色了。
首先说明什么是市电电压,它就是电力领域所说的工频交流电。简单理解就是家里电路的电压。一般为220v。人类的安全电压小于36v,显然电鳗的电压会对人体造成危害。但电鳗不会自己翻电。原因是电流流到电阻较小的地方。电鳗所处环境的电阻比自身的电阻小得多,所以电鳗发出的电流一般在海水中扩散,对本身没有影响。
可能有人认为,动画片的科学元素过于超前,很多设定与事实不符,导致孩子对自然的认识出现偏差。但笔者认为,动画片中的科技元素往往是吸引孩子注意、引起兴趣的重要因素。皮卡丘发出十万伏特,变形金刚的汽车变形,激发孩子的童心和好奇心,这有助于孩子想象力的培养。对于可能发生的认知偏差,笔者相信在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的三重作用下,偏差不会太大。
参考资料:
科技日报6月1日讯“聊聊六一节儿童节动画片中的那些科技梗”